2017年6月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青年中心与《史林》编辑部联合举办第一次“史林学术沙龙”。此次沙龙的主题是“城市史研究展望系列之一:城市与政治”。首先由历史所王健所长致辞。他指出,青年中心是该所40岁青年学者发展的重要平台,以举办读书会、学术沙龙、论坛及其他各类学术交流活动为工作重点;《史林》是本所主办的重要史学类学术期刊,目前除了办刊之外,还举办各类高端论坛、圆桌及学术沙龙活动,以期引领学术风气,同时因应社会公众对史学的关注。此次青年学术沙龙由所青年中心与《史林》合办,本所青年学者及上海本地各大高校历史系新锐学者共同参与。目前,城市史研究相当热门,希望此次沙龙能对以往关注较少的城市与政治互动关系的议题由深入的探讨。
此次学术沙龙分上下两场。第一场由上海社科院历史所江文君副研究员主持,分别由复旦大学历史系马建标副研究员、上海大学历史系杨雄威副教授与历史所冯志阳博士作为引言人。马建标的发言主题是《媒介、信仰与组织:城市与近代中国的民族运动》”。他认为,近代中国发展历程的特征是城市化、国际化与民族国家化,这三者都与城市密不可分。媒体在近代中国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渠道,进而导致话语权的转移。另一方面,媒体也增强了城市中信仰的力量,通过媒体与信仰的促进作用,民族主义运动被更有效地组织起来。杨雄卫目前研究清末上海城市与政治的关系,他发言的主题是《“清室之亡,实亡于上海”――上海的政治崛起与近代中国朝野关系重构》。他以“己亥年归政公电”时间为例,说明上海的报馆与电报改变了以往政治参与的模式,改变权力的单向流动,并且在上海渐渐形成一个与朝廷抗衡的政治空间。在这一过程中,上海独特的租界存在对朝对野均产生重大的政治影响,并孵育了上海的民族主义思想与行动。最后,冯志阳作《近代上海大出丧现象中的身份政治与等级意识》。他通过对出丧现象及仪式的历史观察,认为出丧是个人及其家族“政治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展示舞台,带有浓厚的等级色彩。传统社会有关“丧礼”的规定,对于上海租界这样一个“法外之地”显得力有未逮,大出丧现象因而在近代上海十分盛行。尤其是在进入民国后,那些带有浓厚等级色彩的“丧礼”规定不再具有约束力,而人们内心又向往着更高的社会等级,但民国新丧礼并不能提供关于丧礼等级的标准,于是人们对丧礼大操大办。大出丧为人们在一个失序的社会中,抬高自身及其家族的身份和地位,提供了一种特别的方式。究其本质,大出丧就是一种炫耀性消费。
第二场由上海社科院历史所青年中心主任徐涛副研究员主持,分别由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蒋杰副教授与上海社科院历史所蒋宝麟副研究员引言。蒋杰发言的题目是《毒品与战争:战时上海的毒品贸易与消费》。他认为,1937年淞沪抗战及其后日军对上海的占领,对该地的毒品贸易与消费活动带来显著的变化,上海原先的毒品制售体系被战争切断,从而引发毒品供给的不足,日本占领当局从而在上海建立新的毒品网络,上海进入了毒品泛滥的新时代。蒋宝麟发言的题目是《上海城市空间与民国政治》。他就近来关于1927至1937年间上海城市与民国政治关系的研究计划发表一些框架性的观点,分别从“上海市的地理空间与政治”、“政治权力在上海的布展与角力”、“上海物理空间的多元性与政治”与“上海城市中的亚政治空间与国民党政治文化”四点申说,指出上海城市空间对民国政治的特殊意义。
两场讨论,除了5位引言人发言外,在座的历史所《史林》编辑部主任王敏研究员以及历史所研究人员、研究生就主题发言及其他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气氛热烈。今后,青年学术沙龙将按此模式定期召开。
(蒋宝麟 撰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