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导]新中国70年,上海的城市变迁与社会发展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19-06-24浏览次数:390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上海解放70周年。70年来,上海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海这座城市本身见证了无数发展奇迹。
6月15日,上海市历史学会主办了“新中国70年:上海城市变迁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从经济、民生、城建、环保等多个维度出发,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

全国支援上海,上海支援全国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熊月之作了题为《上海五六十年创造的奇迹》的报告。“1949年至1966年,中央对上海一以贯之的定位,即强调上海是全国的上海,中央要从全国的角度定位上海,上海也要从全国的角度考虑自己的发展。”
他表示,这一原则的最初提法是“全国支援上海,上海支援全国”,到1950年代后期,被概括为“全国一盘棋”。熊月之说,在此期间,上海对全国的主要贡献可概括为一个基地、两个中心建设。
一个基地,即支援内地建设的基地。这些支援,包括援建内地企业,支援机器,支援产品,支援人才,培训人才,也包括将企业向内地迁移。“‘一五’期间,上海在支援全国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鉴于此,中央将上海定位为全国工业中心,从战略上看是完全正确的,是一种投入产出最大化的安排。”
两个中心,即工业中心和科创中心。数据显示,这一时期的上海从商业、工业并重转变为以工业为主。到1962年,上海共有220个生产门类,占全国256个的86%,除了采矿工业之外,上海基本齐备。1965年,上海工业年生产能力在全国占很大比重,钢占五分之一,钢材、机床、棉纱均占四分之一,缝纫机占三分之二,手表占十分之九。
在成为全国工业中心的同时,上海也是全国的科创中心。上海在运载火箭、人造卫星、6000千瓦燃气轮机、1.2万吨水压机、20万倍大型电子显微镜、人工合成胰岛素、研制导弹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而在轻工业产品方面,上海更是全国优秀品牌最为集中的城市,永久牌、凤凰牌自行车,蝴蝶牌缝纫机,上海牌手表、宝石花牌手表、培罗蒙西装,英雄100型金笔、红双喜乒乓球,都是全国同类产品中的翘楚。人们至今对它们还津津乐道。
上海住房变迁70年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张生与大家分享了上海住房变迁70年,讲述了上海住房从配给制度的缓慢演变(1950至1978年)、住房改革探索起步(1979至1990年)、住房改革全面推进(1991至1997年)、住房商品化初步阶段(1998至2002年)到全面商品化与公租房阶段(2002年至今)等5个阶段的演变内容和主要形式。
张生称,1950至1978年的29年间,分配住房是一种社会福利,实行了无偿分配和低租金的住房制度,因而住房投资不能回收,无法实现住房投资的良性循环。而住房租金过低,不能偿付维修养护和管理费用,市政府不得不每年支付大量资金加以补贴,造得越多、补贴也越多,负担很重。
“在这种住房福利制度下,有关部门虽然作了努力,投资建设了大量住房,解决了相当一部分居民的居住困难,但与人口增长速度相比,上海的住房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张生提及,1979年开始,上海开始了侨汇房、单位建房、“鸳鸯楼”、联建公助、住宅合作社等供应方式,住房的分配模式也逐步从“无偿”走向“有偿”。
1991年后,上海全面开始住房制度改革,推行公积金、提租发补贴、配房买债券、买房给优惠、建立房委会。1998年以来开始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随着住房的市场化推进,人民住房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是近15年来,商品住房市场火热,房价高涨,对国民经济结构与人民生活有着很大影响。

民国早期的上海外滩
上海百年轮渡的兴衰嬗变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承载以《社会变迁视野下的“市轮渡”》为题,讲述了上海百年轮渡的兴衰嬗变。
承载说,上海自主的轮渡经营肇始于晚清时期浦东塘工善后局。有效利用黄金水道资源,是“市轮渡”应运而生的主要原因。在租界时期,“市轮渡”的日益完善,更凸显了国人的主权意识,有效遏制了外国资本势力向浦东地区的扩张。然而,这在客观上也令浦东失去了趁势发展的历史机遇。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前提下,坚持主权在我,当为市政管理者的唯一正确选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城市功能以服从大局为前提,发生了重大转变。从1950年代起,随着城市规模和产业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杨浦区、黄浦区、原南市区等,均利用与浦东隔江相望的区位条件,将各自的区境范围扩大至浦东沿江地区,以增设工厂、仓栈,由此增加就业、发展生产。
“迅速增长的职工人数,也给过江轮渡的运能和设施造成日益增大的压力。这一状况一直延续到1980年代末,未有根本改观。在修旧改新的挖潜思想主导下,‘市轮渡’尽管不堪重负,仍作为公共交通系统中不可缺失的组成部分,促进了浦东沿江地区的有限发展,满足了民众日常出行的基本需求。”
此后,浦东开发开放以及世博会的召开,有力促进了城市越江大桥和隧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城市的总体均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彻底改变了“市轮渡”的窘迫境遇。“‘市轮渡’的历史作用虽基本结束,但仍保持了为民服务的公益性质,为城市发展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记忆。”
此外,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金大陆作了题为《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黄浦江水系污染问题研究(1963-1976)》的报告,研究员张秀莉作了题为《1956年上海工商关系调整研究》的报告,助理研究员林超超发表了《工人储蓄与国家建设:新中国成立前后上海工人的金融活动》。上海市历史学会副会长陶飞亚、上海市历史学会理事苏智良对上述报告做了点评,肯定了报告中所提出的新问题、新观点、新史料。
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章清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上海的建设与发展在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值得研究,此次会议以熊月之主持的新修《上海通史》当代部分的作者为主体,对书中的相关专题做了交流,期待当代卷的早日出版,并将进一步围绕此主题开展学术研讨。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