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所举办“四史”学习教育报告会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20-06-17浏览次数:226

        历史研究所党总支为贯彻落实市委宣传部《关于在宣传系统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意见》部署要求,举办“四史”学习教育系列报告会。616日,《浦东时报》原副主编、《浦东开发》杂志原主编、《中国传奇:浦东开发史》和《中国传奇:从特区到自贸区》作者谢国平给大家做了《初心薪火相传,使命永担在肩——从浦东开发开放解读中国改革开放史》的专题报告。

       

  

谢国平主编以“仅20多年的时间,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凭什么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最有力的地区?”这一问题入手,利用棚户区居民生活、朱镕基的演讲等影像资料、丰富的照片和报纸资料,生动展示了20世纪80年代上海严重的“城市病”。当时陆家嘴的情景是“陆家嘴下只角,煤球炉,倒马桶,屋里厢没有自来水。”他接着以“上海做对了什么?”这个问题引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上海各界在浦东开发开放方面的调研讨论、决策谋划和创新实践,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个奇迹。1990年,浦东的新区开发模式引领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个时代。2005年,浦东主动请战,承担了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任务,突破了单项改革的政策瓶颈,随后这一试验在全国推广,成为中国又一轮深化改革、快速发展的引擎。2013年,浦东又承担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重任,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临港新片区的建成、海南自由贸易港的落地将开启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谢国平主编指出,贯穿浦东开发开放的一根红线就是“制度试验,以开放倒逼改革”,中国政府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务实态度,一步一步地在各种特定的区域内进行改革开放的探索和试验。他深情回忆了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学者对浦东开发开放的贡献,1980103日沈峻坡研究员在《解放日报》头版发表的《十个第一和五个倒数第一说明了什么?》引发了关于上海发展方向的大讨论;姚锡棠老院长写给时任上海市长徐匡迪的建议,开始了浦东要素市场的建设;夏禹龙老院长是《浦东开发》的第一任主编;王战院长深度参与了浦东开发开放的战略规划。

谢国平主编以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阐述了研究改革开放史、学习“四史”的重要意义:“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历史所的党员、民主党派和青年人员等30余人认真聆听了报告,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党总支书记叶斌在总结中强调,我院科研人员以自己的学术研究深刻影响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我们今天依然要承担起社会科学研究的神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