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4日中午,由历史研究所青年中心主办的午餐会第三场,在历史所831会议室举行。助理研究员蒋凌楠报告,主题为:试探“人定胜天”的近代思想资源。历史所所长郭长刚、副所长叶斌以及所内近二十位同仁学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主讲人从民国时期日记中出现的“人定胜天”出发,联系这一宣传口号在共和国时期的运用,讲述了其中的若干思考,希望尝试探讨这一用语的近代思想资源。蒋凌楠首先剖析传统思想中的“人定”与“胜天”,分析了三个主要的古代文献出处,指出先秦、秦汉时期的类似用法主要是处理天人交互的辩证关系为主。
蒋凌楠认为,近代的“人定胜天”是一种新生成的格言。近代知识界受到明治日本翻译的启蒙新书影响,将“天助自助者”的观念内核引介进来,并且赋予传统文献中的“人定胜天”以新义,将其改造成近代新格言。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人定胜天”作为一种新格言警句,进入词典、作文类典、教科书等文献中,成为一种新的国民常识。抗战前后,“人定胜天”的格言警句自蒋介石而下,进入国民政府官员的演讲之中,表达艰苦条件之下砥砺人心的动员意义。因而,这一口号出现在共和国时期的宣传动员之中,也非空穴来风。“人定胜天”的另一运用语境,是民国以来的救荒转型。人们对于救灾的观念由救到助,与科技改造世界的观念不无关系。
这一报告尚处于构思阶段,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引起了在场同仁热烈讨论,互有交锋。大家普遍认为,进一步厘清研究对象与切入点,很有必要。很多老师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如可以从思想史上深入讨论天人关系的近代演变,结合传统与西方的思想资源,也可以探讨政党组织动员与国家权力的建构,更可以从灾荒史、环境史的角度切入讨论,或是辨析词语、概念、口号等研究对象的差别等等。总之,此次午餐会活动以学术新锐话题抛砖引玉,激起了中青年学者思想交锋,期待更多所内同仁的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