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所青年中心午餐会第六场顺利举行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21-10-30浏览次数:191

  20211022日中午,由历史研究所青年中心主办的午餐会第六场,在历史所831会议室举行。牟振宇副研究员做报告,主题为:沧海桑田:黄浦江下游一个江心洲(高桥沙)的历史变迁。历史所叶斌副所长以及所内近二十位同仁学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主讲人首先回顾了黄浦江的历史变迁,分析了目前黄浦江研究的现状和不足,并指出黄浦江有确凿的历史记载是从宋代开始的,唐以前的历史比较模糊,与历史上的黄歇并无直接的关系。之后,围绕高桥沙,牟振宇对于黄浦江下游的河道变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牟振宇指出,自夏原吉疏浚范家浜、上下贯通黄浦江之后,黄浦江的主河道整体上比较稳定,并未发生大的变道。

 上海开埠之后,黄浦江河道最大的变迁就是高桥沙并岸。高桥沙本是吴淞口内外沙的一部分,因露出水面,又称江心洲。该沙洲成为黄浦江航道上的一个地理屏障,对进出上海港的航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19世纪后半叶,围绕吴淞内外沙问题,驻沪洋商利益集团与清政府之间展开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博弈。历史转折发生1901年,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并强行把疏浚黄浦江写入该条约附则中,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强迫清政府疏浚高桥沙。牟振宇重点阐述了这一历史过程,并展示了大量从英国国家档案馆发掘出来的一手宝贵档案资料。

 最后,牟振宇简单讲述了高桥沙并岸的历史过程,指出从1905年浚浦局成立,至1937年中日战争报告,经过30年的河道治理,高桥沙基本并岸,而黄浦江航道升级为一个国际大港的黄金河道,并对上海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牟振宇还讲述了黄浦江航道治理几个重要治水专家,奈格、海德生和查得利,并客观评价了他们对上海港的重要贡献。

 报告结束后,同仁就黄浦江滩地问题、海外档案发掘和利用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碰撞出很多学术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