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位授权点年度建设情况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由研究生院统一管理,在教学上依托于本院历史研究所。本学位点于1979年开始招生,为“文革”后最早增列的硕士学位授权点之一。自2000年始,每年招生不间断。2006年2月成为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国近现代史、江南史、上海史等。本学位点目前的负责人是郭长刚教授。
1.培养目标和方向
本学位点培养研究生的目标定位明确: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态度、自觉的学术意识、较好的理论能力,坚守学术操守,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方向,能够独立从事历史科学研究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本学位点的学位标准要求:初步掌握用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熟悉本专业的研究现状,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动态。熟悉本专业的重要典籍和基本史料。能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掌握基本的论文写作技巧。鼓励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
本学位点目前的培养方向包括:中国古代史、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江南史、上海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和历史地理。就业方向包括:哲学社会科学的专业研究人员、大专院校的人文学科教师、出版社文史专业的编辑、博物馆和图书馆等文化单位的较高层次工作人员、各种媒体的文史专业撰写和编辑人员等。
2. 师资力量和师资变动情况
本学位授权点师资力量在专业分布、年龄结构等方面较为合理。目前,共有研究员(教授)14名,副研究员14名,助理研究员14名,具有博士学位39人,其中本年度新引进的青年博士2名。在这个师资队伍中,有上海市领军人才2名、曙光学者2名,浦江人才计划2名,社科新人1名,晨光人才1名,并有多位研究员分别在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兼任博士生导师。导师队伍按照研究生院的规定,每年评选一次,经过所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的投票评选,参加研究生院的培训后上岗,目前具有导师资格的有24人。在学生确定导师的过程中,注重师生双向选择,兼顾研究方向的平衡。
3.科研情况
2021年本学位点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2项,市级科研项目3项,院级科研项目9项。2021年课题结项共10项。其中,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新修)《上海通史》顺利结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万国商团研究(1853-1942)》(徐涛)获得“优秀”评级。全年出版学术专著25本、译著2本、编著22本。发表论文82篇,其中甲类论文17篇。蒋宝麟荣获曙光学者称号,江文君获上海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征文活动优秀论文奖。
4.学位授予情况
本学位点本年度申请答辩9人,授予硕士学位9人,他们分别是朱焘、万英伶、周广宇、陈天、郭子璇、刘雨佳、王芬芬、张毅、蒋之豪。
5.招生与就业情况
2021年度,本学位点计划招生9名,实际招生9名。这些学生本科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学校。
本年度毕业生共有9名,其中升学2名,就职于政府机关1名,事业单位3名,企业单位1名。
6.思政教育和学风建设
上海社会科学院结合实际情况,在思政课程上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办学,充分利用两大社科平台的优势,开设《中国特色社会注意理论与实践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必修课程,系统带领研究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学习,努力为研究生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提升研究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本学位点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号召,积极开展“四史”学习。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定期主持召开上海社科院研究生学术社团交流暨“四史”教育主题研讨会,通过与外校的交流,了解“四史”教育的各色形式。此外,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定期举办学“四史”·明初心·担使命“四史”教育主题微团课评比大赛,领略“四史”教育和青年思政工作的创新形式。
为加强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培养研究生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上海社会科学院设立教育督导组配合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督导组由具有丰富的研究生培养或管理工作经验的院内外退休教师组成,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师课堂教学和学生课堂表现状况,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本学位点在研究生中设立党支部和团支部,积极组织研究生学习党的先进理论,定期组织读书会分享包括《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主要书籍的学习心得。定期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前往一大会址、二大会址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爱国、爱党教育。
7.课程教学和学术训练
在课程教学方面,本学位点专门设置了3个研究生导师指导小组,由资深研究员担任负责人,规范研究生教学。课程设置上,除强化学术训练外,还开设中国史通论、历史典籍选读、论文写作等专业基础课,陆续开设城市史、上海史、文化史、共和国史、江南史等核心课程,以及中外关系史、中国学研究学术前沿、历史地理等特色课程。课程教学质量由研究生院聘任督导组老师监督抽查,本所采取的规范化教育措施如:课程设置与教师配备,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力量微调培养计划等。
上海社科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合作培养研究生,本学位点研究生一年级在华东师大上公共课,许多学生利用这个机会选修或旁听了不少华师大老师的专业课程。
本学位授权点的研究生教育特点,也是社科院研究生教育的共性,就是实践性比较强。我们鼓励研究生参与本学位点集体课题或导师负责的课题研究,其要求、待遇与科研人员等同;鼓励研究生在学期间参与学术研讨会,协助会议组织工作,参与讨论,乃至提交论文。学生在学期间还经常参加导师组织的社会考察、图书馆与档案馆的实地利用等等。
本学位点教学设备齐全,配置研究生研讨工作室、多媒体语音室、学术报告厅等教学设施。教学资源丰富,历史研究所拥有藏书约20万册的专业图书资料室,上海社科院图书馆则拥有藏书约139 万册以及国内外电子数据库数十种。我们的学生还能利用合作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的教学资源,选修该校的课程并利用该校的图书和电子资源。
8.学术交流情况
2021年度举办学术会议8次。其中包括主办“上海与中共百年”学术研讨会;与国际所共同承办第九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第四分论坛“多彩的命运共同的命运”;主办“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时代中国历史学”学术研讨会。举办青年学者午餐演讲会6次。举办各类学术报告会10次。
研究生充分利用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参与并协助组织以上各类学术活动。2021年11月池龙威参加“技术时代,文学何为?——华东师范大学“技术时代的人文学术”跨学科博士生学术论坛”并提交论文《冯欧之争:从表述习惯考辨《蝶恋花》作者》;2021年7月潘岩参加“19、20世纪之交的中国与世界”青年学术论坛并提交论文《“与世俱进”:领空意识的传入与早期实践》;徐嵩分别参加2020年12月“上海所见的亚洲太平洋战争”学术工作坊、2021年6月第二届“沦陷区研究”工作坊;2021年10月中国史专业学生参与了“世界中国学论坛”志愿者工作。
9.论文质量和质量监督情况
在论文指导方面,本学位点除了完成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组织要求的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盲审、答辩等各项工作外,3个导师组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研究生院举行的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中,除论文中标记出的合法引用内容外,总文字复制比小于15%,进入双盲送审阶段,论文总评分均达到合格标准,评阅分在90分以上的占70%。
10.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
本学位点认真贯彻落实“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中央指示,在搞好学科建设的同时,努力服务社会、回馈社会,彰显历史科学的使命担当。一是依托高端智库,积极献计献策。2021年本学位点承接国家高端智库重点课题1项;国家高端智库院内招标课题3项;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招标定向课题3项;报送专报5篇。二是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江南文脉。承担或参与了上海工部局大楼修复、石库门建筑保护、龙华历史文化风貌区建设、百年名校与江南文脉等项目。三是配合重大工程,服务国家需求。2021年本学位点与上海市水务局合作承担水利部委托课题1项;承接立项金额在5万元以上横向课题5项。四是创办多种杂志,服务学术共同体。本学位点主办的《史林》双月刊是中文核心期刊,此外还编辑出版了《传统中国研究》《上海学》《现代中国与世界》等多种学术辑刊。五是重视史学普及工作,投身“四史”教育。本学位点教师2021年度多次在基层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举办史学讲座。本学位点研究生对于上述各项社会服务工作,有不同程度的参与。
二、学位点年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办学经费存在不足
除了国家拨付的奖学金助学金以及维持学位点运行的常规费用之外,本学位点缺少其他方面的经费资助。相比之下,上海各高校的学位点可以申请高原学科之类的特别资助,并可以利用这些经费资助研究生去海外和国内其他学术机构进行学术交流,或者资助研究生教材的编写出版。本学位目前的经费情况没法资助这些项目。
2.生源质量有待提高
本年度招收的学生,以调剂生为主,一志愿考生达线率比较低,也没能招收到推免生。录取的考生之中,来自双一流高校的比例不高。这一方面反映了本学位点与著名高校学位点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在招生宣传方面存在不足。
三、今后的发展思路
1.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与高校相比,本学位点的特点是师生比高,研究生参与科研实践的机会多,教师的科研时间多。同时,本学位点的学术传统、学术积累与一般高校相比也不遑多让。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抓好课程建设,为学生开出更多高质量的课程;更多地吸收研究生参加科研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教师也要争取把学术专著的撰写与教材的编写相结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材。
2.积极主动地提高生源质量
首先要吸引更多更好的一志愿考生。报考本学位点的考生数量不少,在上海社科院数一数二,但是达到国家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往往只有两三个。一志愿考生在复试中的录取比例是很高的,如果有更多考生知道这一信息的话,一志愿考生的数量和质量将会有所提高。其次要争取推免生。获得推免资格的学生一般在本科阶段表现是比较优秀的,是我们要争取的生源。我们要在招生宣传中让更多的本科毕业生了解到我们对于一志愿考生和推免生的重视,以吸引更好的生源。
2021年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