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涛参加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大会暨全国主要史学研究与教学机构联席会议2023年会

发布者:历史研究所发布时间:2023-12-22浏览次数:23

12月20日,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大会暨全国主要史学研究与教学机构联席会议2023年会在京召开。我所熊月之、徐涛两部著作荣获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是全国主要史学研究与教学机构联席会议首批成员单位,上海史研究室主任、《史林》编辑部主任徐涛研究员作为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

“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 被誉为国史学界最高奖项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评选,评奖范围包括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等学科领域,是涵盖学科领域最全的史学奖项。评奖工作自2021年启动,此次共有41部著作和20种刊物获奖,其中优秀学术成果奖特等奖空缺,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提名奖19项;优秀普及读物奖3项;优秀史学刊物奖优秀奖10项、提名奖10项。




当天上午的颁奖大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评奖委员会主任高翔宣布获奖名单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评奖委员会副主任甄占民主持会议。徐涛代表熊月之研究员上台领奖。

 

熊月之著《光明的摇篮》喜获“优秀普及读物奖”

本书25万字,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著作的传播过程、具体内容,以及近代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宏大背景,研究了传播主体即新型文化人在上海集聚的情况,以及晚清西方新思想、新文化在上海的传播情况,特别是梳理了陈独秀与上海的关联,有助于说明上海为什么会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基地。


 

徐涛著《万国商团:一部全球视野下的上海史》喜获“优秀学术成果奖提名奖”

本书51.4万字,利用新史料,对存世近一个世纪的万国商团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与解读,既反对“西方中心论”的“冲击一反应”范式,亦不景从“中国中心论”的诠释路径,试图超越“民族一国家”限制,采取全球史视野鸟瞰近代上海,重新阐释上海直至近代中国历史上诸多重大事件的复杂面向,探究这座城市得以脱颖而出、一枝独秀的更为深层的历史成因。


同日下午举行的全国主要史学研究与教学机构联席会议上,中国历史研究院宣布了全国主要史学研究与教学机构联席会议第二批成员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