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3日下午13:00,由历史研究所青年中心主办的第10期学术茶咖会,在上海社科院图书馆一楼举行。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赵崧杰博士进行报告,题目为《中朝同盟的三重奏(1930—1950年代)》,由副研究员于广老师主持。历史研究所、世界中国学研究所、国际问题研究所等共十余位老师和同学参加本次活动。
赵崧杰博士在报告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中朝同盟关系并非线性发展,而是由三个关键历史片段交织构成的复杂“三重奏”。他以详实的史料为基础,深入剖析了这一特殊关系的演变历程,聚焦抗战以来中朝力量在军事与政治上的持续互动。报告尤其强调,在苏联因素的深刻影响下,两国最终在“中-朝-苏三角同盟”框架内形成了稳定的同盟关系,体现了战时合作与地缘战略的深度结合。最后,赵崧杰博士总结道,中朝同盟的形成是多重历史线索交汇演化的结果,1930年代以“民族干部”为媒介建立初步战友情谊;1940年代在苏联主导下于八十八旅实现制度性整合,形成同盟雏形;最终在1950年代朝鲜战争的严峻考验下,推动党际合作正式上升为国家层级的军事同盟。这一“三重奏”的框架深刻揭示了中朝关系的复杂性与动态性。
赵崧杰博士分享结束后,进入讨论环节。与会师生围绕中朝关系的历史脉络、关键档案解读、不同历史叙述的差异等议题,进行了富有启发性的学理对话与方法互鉴,不仅深化了与会者对议题的认识,也为其开辟了多维度的学术思考与阐释空间,为理解东亚国际关系史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视角。
撰稿人:迟静文